“这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釉色、不同工艺的瓷片,能将景德镇这个城市的时间线、随意线组合串联。那些散碎的精致,看似随意地堆放在一起,但拈起其中任何一片都能展开一个时代的绘卷。”
——刘姝滢《素笔珠山》
宿利群在景德镇创作
《萧何月下追韩信(一)》 53.6cm x 36cm 2023
在当代画坛,瓷器始终是一个被画家忽视的题材。一方面,瓷器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它的欣赏方式和制作手段,都限制了它在拓展表现当代文化空间的自由度。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瓷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基本上处于千年沿袭不变的状态。这也使得瓷器与当代文化、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不仅在艺术语言上严重滞后,甚至在审美内涵上也与当代人的生活缺少内在联系。
《元青花凤尾壶》 36.5cm x 54cm 2023
面对这种困境,从2016年开始宿利群将瓷器作为了自己的探索方向。他敏锐的看到了瓷器纹饰上延伸出的诸多可能性,从而构筑出历史与当代相互衔接的通道。毫无疑问,宿利群的绘画具有历史感,他通过精湛的笔墨将跨越千年的古瓷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但瓷器中承载的厚重历史只是他关注的一部分,表达在当代语境下深层次的人生经验以及进行相关的文化思考才是他的兴趣所在。
《龙云碗》 33cm x 33cm 2023
宿利群的作品并非一味写实。虽然他保留了写实的外壳,观者可以清晰的辨认出瓷器上的各式纹饰、图案,但这些图案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与其它物象形成了叙事关系。如《彩色的树叶与麒麟》中,青花瓷盘上的麒麟刻画的活灵活现,瓷盘上缀饰有花果、山石、芭蕉、祥云等纹饰,情趣盎然。瓷盘边有一片色彩斑斓的树叶,这便与朴素的青花瓷盘形成了强烈对比。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嵌套在一起,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不禁令人浮想联翩。
《彩色的树叶与麒麟》 36.5cm x 54cm 2023
在《赤龙出走》、《元青花凤尾壶》、《萧何月下追韩信》等作品中。现实与意象交融在了一起,这些作品不仅体现出宿利群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更是其内在理性认知的一种感性显现。他一方面摆脱了描绘对象外部形象的束缚,另一方面又淡化了古瓷中沉重的历史感,从而成功实现了对瓷器这一传统文化符号的拼接与重构。
《麒麟在海水上 》 54cm x 36.5cm 2023
《赤龙出走》 54cm x 36.5cm 2023
宿利群绘画的视觉语言,进一步挖掘了古瓷内在的审美内涵。在他看来,瓷器是否完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对古瓷纹饰的当代语境转换,能否构成视觉阅读全新的审美体验。例如在《鸳鸯荷花图》中,他通过自己对瓷器传统纹饰的深入研究,发挥想象补全了青花瓷盘残缺的图案。画面中,两只鸳鸯游弋在莲池里,一鸳一鸯相对而视,顾盼生情,莲池里莲花盛开,美不胜收。整幅画面给人一种看似割裂却又无比和谐的感觉,精细的笔墨勾勒之下,充分显示出画家敏锐的艺术灵性和扎实的笔墨素养。
《鸳鸯荷花图》 36.5cm x 54cm 2023
在宿利群的笔下,古瓷不再是不可触碰的珍贵文物,反而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如《三只鸡缸杯》、《桃花流水鲤鱼肥》等作品,画家借助不同物象的巧妙组合,赋予了古瓷新的生机与活力。这种对于艺术的再创造,看似妙手偶得,实则煞费苦心。宿利群对艺术生活化的态度,为这些流传千年的古物,增添了许多独特的趣味。
《三只鸡缸杯 》 36.5cm x 54cm 2023
宿利群是一位对于审美理想极为执着的画家,他的审美理想源自于他内在的理想主义情结。他的审美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二重空间,这其中既包含了西方艺术抽象性、形式感、哲学性等一些元素,同时也具有东方美学和谐、人文、超逸等特质。
《桃花流水鲤鱼肥(二)》 54cm x 36.5cm 2023
宿利群的艺术道路是稳健和扎实的。他1985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在祝大年、吴冠中、袁运甫、杜大恺等名师的教导下,他熟练的掌握了东、西方绘画的各种技巧。杜大恺先生曾称他为两栖人,因为他早期即画水墨,亦画油画,往返于东西方之间,这也使得他善于从多方面吸收艺术营养。
《玉兔望月》 36.5cm x 54cm 2023
宿利群的作品讲究形式与色彩的构成,追求画面的韵律感和趣味性。在他看来,东西方绘画各有一套独特的审美体系和造型技巧,但两者之间并非相互对立和排斥,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彼此可以有机的结合起来。不过他也清楚的认识到,在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个人意识。
《世间千秋 》 36.5cm x 54cm 2023
在宿利群的绘画中,很重要的一个核心便是对历史的关照。从《携琴访友》、《玉兔望月》、《世间千秋》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典型的中国传统图式,可以说这些图式凝聚了相当明确而厚重的历史韵味。但宿利群并非是简单的利用这些图式的拼接或组合来阐释历史,他追求的是中国传统图式的凝重感与画面形式结构的统一,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将其转变为具有现代审美价值的可能性。这无疑大大增强了其作品的表现力度,给观者带来直击心灵的触动与震撼。
《携琴访友》 53.6cm x 36cm 2023
《元青花龙舞大罐》 36.5cm x 54cm 2023
宿利群绘画的风格样式有别于当代许多浮躁、媚俗或炫技倾向的作品。他善于将绘画的表现形式与其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内心的思考感悟密切结合,他所注重的是解读个人与历史的关系,以及诠释自我与古瓷之间的心灵对话。
《举头望明月 》 54cm x 36.5cm 2023
在《海水青花碗》、《举头望明月》、《元青花缠枝牡丹纹葫芦瓶》等作品中,观者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人画所具有的那种高逸、自然、淡泊的气度与品性。画家在直面历史与现实之中抒发出“方寸之间天地宽”的气度与意境,从而彰显出艺术的本真意义以及自我价值。
《海水青花碗》 36.5cm x 54cm 2023
欣赏宿利群的画作,观者可以感受到画家淡泊的生活态度,丰富的人文关怀,以及敏锐而独特的艺术直觉。他在创作中一方面运用了西方绘画中的透视、空间,以及形式构成的经验和手法,另一方面则吸收了传统水墨画留白、象征以及意象化的处理手法。从而使他的画作呈现出古朴、淡雅,富有形式美感的风格趣味,透露出从容平和的艺术个性。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葫芦瓶》 35.7cm x 53.6cm 2023
事实上,随着当代社会生活方式和视觉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所有绘画形式都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和价值的挑战。我们在宿利群的作品中看到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传承与反思,以及对于当代审美和个人精神世界的阐释与探索。这也给观者带来了新的触动与思考,这或许正是绘画的意义所在。
宿利群在景德镇创作
《萧何月下追韩信(二)》 53.6cm x 36cm 2023
艺术家简介:
宿利群,1961年2月19日生于北京,祖籍辽宁沈阳。从事壁画、环境艺术创作设计。现为清华大学清华工美高级工程师,自由艺术家。1981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从祝大年、吴冠中、袁运甫、杜大恺先生,学习壁画专业,1985年7月毕业并留校任教,曾任装饰艺术系系秘书,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学术秘书。1995年至1996年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研修。主要作品有重彩壁画—《大自然的呼唤》(1990年),彩色琉璃壁画—《百鸟朝凤》(2012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宿利群油画作品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寻真·宿利群油画、水墨作品展”(2016年);在景德镇御窑博物馆举办“素笔珠山——宿利群绘画展”、在北京东方保利·时间博物馆举办“素笔珠山——宿利群绘画展”(2021年)。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